车载摄像头合理走线不会伤车,关键在操作方式与细节把控,核心从走线位置、工具选择、操作规范三方面规避损伤。
走线位置选对是基础。优先走原车预留缝隙,比如车门密封条内侧缝隙,用塑料撬板轻轻撬开密封条,将线束嵌入后复位,不会破坏密封性能;A柱、B柱内饰板内侧是安全路径,这类内饰板多为卡扣固定,无需拆解卡扣,仅需将线束沿内饰板与车身框架间隙塞入,避免硬撬导致卡扣断裂;中控台边缘缝隙、脚垫下方走线也较安全,脚垫可覆盖线束,防止踩踏磨损,同时不影响原车部件。
工具选择避免刮伤。需用塑料撬板辅助走线,替代金属工具,防止刮伤内饰面板漆面;线束固定用电工胶布或尼龙扎带,胶布选阻燃型,缠绕时力度适中,不勒伤线束绝缘层,扎带避免紧贴车身金属部位,防止长期震动产生异响;穿线时可用引线器,减少线束与车身部件的摩擦,保护原车线路。
操作规范把控细节。走线时避开安全气囊线束,安全气囊线束多为黄色,标注“SRS”标识,避免线束缠绕或挤压,防止影响安全气囊触发;不破坏原车线路绝缘层,严禁为省事剪断原车电线,若需交叉走线,需用胶布隔离,防止磨损;线束长度预留5-10cm冗余,避免车辆震动导致线束拉扯断裂,同时不冗余过多造成杂乱。
错误方式易致损伤。硬撬内饰板会导致卡扣断裂、内饰变形,后期出现松动异响;直接在车身金属部位钻孔走线,会破坏防锈涂层,引发锈蚀;线束裸露未固定,长期与车身摩擦会磨损绝缘层,存在短路风险。只要遵循“沿缝走、不破坏、轻操作”原则,车载摄像头走线可完全规避对车辆的损伤,私家车、货车走线均适用该逻辑。